来源: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发布时间:2023-05-17
2021年9月27日,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专班指导、北京市工程设计行业咨询委员会给予支持的“提升建筑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筑师负责制论坛”隆重开幕,作为“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专题论坛活动吸引了众多行业单位代表和行业专家参加。论坛活动由协会秘书长胡颐蘅主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会长徐全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陶志红、勘察设计管理处处长杜治斌应邀参加。
▲论坛现场
▲胡颐蘅秘书长主持论坛
王树平副理事长首先代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并肯定了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有关文件,在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王副理事长强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一个是关于工程总承包,另一个讲的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并特别提到了在民用建筑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文件中指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要根据双方合同约定,赋予建筑师代表建设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力,文件的真正落实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设计要贯彻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才能够真正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在民用建筑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我们建筑师的主导作用。北京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今年初下发了关于在北京市进行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要求和相关规定,这也是在全国继上海浦东、深圳之后,作为省、直辖市一级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所提出的系统性管理办法。本次论坛的召开很有意义,必将促进北京市关于建筑师负责制这项工作的推行。作为建筑设计企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原有的设计的基础上要做大做强,就应该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建设当中有自己的地位,才能够真正建设高质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王树平副理事长致辞
中国建筑学会李存东秘书长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对本次建筑师负责制主题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认为此次在国际设计周和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期间召开这样一个主题论坛,对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建筑师负责制是国际通行的建筑师职业的方式。从我国来讲,为了培养一支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确实需要积极稳妥的推行特色的建筑师负责制,对于转变工程建设的管理方式,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水平和项目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满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在国内,我们要理清政府、建设单位、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等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政府又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通过转变政府的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等措施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建筑师来说也需要理清建筑师的身份地位,充分发挥建筑师在工程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建筑师话语权,激发建筑师工作激情,繁荣建筑文化,对于提升建筑品质和质量,保证建筑安全,提高整体的效率,带动整个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居环境质量和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建筑学会一直以提升建筑师地位、促进城乡建筑高质量发展为己任,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受住建部的委托组织专家开展过建筑师负责制研究课题, 2020年受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委托,又一次组织专家对北京市试行建筑师负责制进行了研究,今天在座的很多专家都参与了这个课题。今天论坛的嘉宾都是对建筑师负责制有着深刻思考和研究的专家,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研讨,能够让我们更加系统的理解建筑师负责制,更加清晰的找到适合我国特点的建筑师负责制的发展方向。
▲李存东秘书长致辞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徐全胜会长对各位专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行业单位代表参加本次论论坛表示感谢,并就协会组织开展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筑师行业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都是由行业协会或学会来主导的,从目前国家政策和住建部的要求来看,行业的学会、协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论坛活动的举办,就是按照住建部、北京市行业主管部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中国建筑学会的期望,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的工作,来发挥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从国家政策层面,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层面做建筑师负责制,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筑设计从业者的职业发展需要,国际同行基本上都是按照建筑师负责制的模式发展,只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略有不同,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发展经验,介绍此方面情况的专业书籍在国内也更新了多版,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从国内的实践上看,今天应邀前来的汪克老师等专家,已经按照这个模式开展建筑实践多年,建筑师负责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只是需要解决在中国、在北京如何实现“量产”的问题,这就是今天它所面临的形势。建筑市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北京已率先进入减量发展阶段,房子不仅要用来住,也要不断追求建筑创意,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不仅是新建,也包括现在的既有建筑改造。从市场需求上看,不管业主单位还是最终用户,对于建筑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建筑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只考虑建筑“形式与功能”关系的阶段。业主和最终用户对高品质建筑的需求,才催生了对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两种服务模式的需求。虽然建筑设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服务行业,但“需求”这个市场要素才是决定性要素,只要满足高质量项目建设的需要,这两种服务模式就一定会有市场,充满发展活力。为什么现在要进行试点?除了满足建筑市场对品质的追求外,也是对现行建筑法律法规进行调整的尝试,建筑市场需要完善、适用的法律体系支撑,建筑师负责制的规范化运行必须做到有章可循。建筑师负责制现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在抬升阶段比较艰难,一旦过了某个平衡点,就会阻力变小势不可挡,国际同行都经历过这样一个历程。目前开展的试点工作要为建筑师负责制在北京、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从学术理论框架到实践解决方案摸索、总结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协会希望行业企业和广大建筑设计从业者,能够利用好这个发展机遇,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业主和最终用户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才是检验建筑师负责制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同时,不能忽视科技创新的在提升服务品质方面的力量和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加强科技创新,也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时代要求,协会将与全行业共同努力,贡献一份力量。
▲徐全胜会长致辞
在本次论坛活动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姜涌副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建筑师负责制的研究与探索”的主题演讲。姜教授在演讲中解答了为什么建筑项目一定要由第三方建筑师负责的核心问题。设计其实就是一个虚拟建造,对最后的建筑物负责,被称为建筑学的实践或者建筑学的服务,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从国际同行发展过程来看,建筑师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取得了主导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权利,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个发展成熟的建筑市场,建筑师有三重身份:既是独立合同执行人,又是业主代理人,同时还是一个被赋权一定公权力的建造过程监督者,某种程度上是公众利益代言人,需要建筑师秉持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业务和公众做好服务。
▲姜涌副教授演讲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日的演讲题目是“建筑师负责制与全过程咨询”,他通过介绍国家援外项目工程咨询的实践模式,提出以设计引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途径和策略。中国援外项目建设有近70年的历史,目前涵盖了科研、设计、勘察、总承包等多种业务类型,中元公司也参与了其中大量项目的建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张日副总经理简要介绍了中元公司参与编制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过程服务咨询服务规程,并从中总结了三句话:一个以国际FIDIC为指导;二是体现设计加管理,以设计为导向的全过程咨询;三是以国家援外工程实践为借鉴。2021年十九部委文件中提出对外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咨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总承包业务需要由设计院来引领。提出建筑业的发展靠设计引领,这也是从国家层面对商务部援外项目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咨询模式、实践经验的认可。设计行业将发生巨大的变革,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建设项目进行连续性的全过程控制,才能做到与国际接轨,稳稳地立足于国内、国际市场。
▲张日副总经理演讲
清华惟邦城市与营建研究中心汪克主任的演讲题目是“新营造法”,汪克谈到建筑师负责制在20年前曾被业内某些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在国内实施,但今天北京市已经开始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而且是政府主管部门在积极推广,足以说明建筑师负责制的必要性和生命力。现在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所面临的阻力,可能比80几年前梁思成先生等人介绍建筑师负责制进入中国时可能更加困难。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期的中国建筑市场相对简单,但今天的国内建筑市场有各种各样混乱的观念、众多的利益纠缠,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汪克主任认为RD+EPC这个模式,很可能是下一个阶段探索建筑师负责制实践路径中的一种新做法。探索该模式的重点是三个突破:第一个是打通设计和施工,第二个是打通建筑和展陈,跨界工艺;第三个是打通建筑和艺术,跨界艺术。1928年,中国建筑师协会成立,意味着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从无到有,先行者们用20年时间干出了在中国建筑史上自成风格的“民国建筑”;今天,要在建筑史留下“共和国建筑”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再次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没有第二条路。
▲汪克主任演讲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鲁晟发表了题为“建筑师负责制五问”的演讲,从为什么负责制可以推动我们这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什么样的业主会选择负责制?团队是否匹配上这个能力?怎么获取收益?如何拓展?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建筑师负责制最大的变革核心内容其实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的变革,是责、权、利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新分配。能够选择建筑师负责制的建设方实际上内在需求是来自于对变革的需求,只有强大的内生变革需求,才会愿意选择创新模式,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一个课题,选择业主比选择项目本身要更加重要,才可能促成一个好的负责制的项目。一个设计团队变化成一个设计和全流程管理和服务的团队,需要客观冷静的认识到真实情况,从具体项目案例讲,可包括营销、项目管理、设计和成本四个部分。核心能力无非是两点:第一点是要用甲方的思维站位;第二点是综合实力的问题。除了设计以外,在经济、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这四项能力是需要着力去打造的。建筑团队需要做大做全和前后统筹才能获得收益,做大做全是开源,前后统筹、提高效率相当于节流。建筑师负责制应该做的工作就是设计总包和建设管理,需要找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平衡点,房地产企业在不停的由重做轻,但是设计机构千万不能一味由轻变重,不断扩大我们的团队,需要掌控整个建设管理当中最核心的统筹和设计价值,通过多方合作,去共同实现这样一个动态平衡。
▲鲁晟副院长演讲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陶志红委员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试点落地”为题,为论坛做了总结发言。陶委员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北京市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目的和意义,首先是北京城市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次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第三个是勘察设计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行业生态的需要,第四个是国际接轨的需要。随后,陶委员总结了推进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的主要特点。从2019年住建部提出了要推行建筑师负责制以来,各地试点推进的难度大,所以北京市在进行这项制度设计的时候也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结合北京的情况,首先是把握需要与可能,在需要与可能之间找一个平衡。先把质量控制作为第一目标,以全流程的设计管控作为切入点,给建筑师赋权,没有给建筑师太大的压力,先把流程做好;第二是尽量跟现有体制相融合,能够在现有体制下先起步。建筑师团队承担咨询的责任,没有全流程管理的责任,兼容现有的不同的工程建设模式;第三是建筑师的责任问题,建筑师的服务不改变现有的监理或者施工方各自要负的质量安全责任;第四是权、责、利同步落实,给建筑师全过程设计管理统筹的权利,承担合同责任,不鼓励设计费打折,保证设计收入。第五是各种工程组织模式并存,允许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并行,让市场来选择;第五是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成立专班帮助试点项目协调相关单位推进项目实施,同时成立行业咨询委员会,提供全过程的技术咨询服务;最后,率先探索全流程的BIM设计,研究BIM设计全流程管控的标准,作为建筑师团队进行项目全过程设计管控的抓手,下一步将在技术、机制上保障全流程BIM设计的实施。陶委员最后简要介绍了试点项目进展情况,目前除了出台指导意见外,又出台了关于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规定,鼓励建筑师团队承接低风险项目。行业咨询委员会已经成立,并且发布了建筑师负责制合同示范文本,还有招标示范文本、服务收费指导意见、责任保险实施意见、项目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实施意见等相关的配套文件。编制发布了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制使用指南,建筑师负责制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师标准服务内容与流程等系列的文件,为建设单位和建筑师团队提供实操手册,指导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地实施,还加强了相关的配套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6个项目明确作为建筑师负责制的试点项目,其中7个是今年第一批商品住宅用地集中供应项目,承诺采用建筑师负责制,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非招拍挂的项目还有11个,业主非常重视和支持。第二批进入土地招拍挂的项目中,将承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的得分从5分提高到7分,将大大提高开发商接受并实施建筑师负责制的热情。
▲陶志红委员发表讲话
论坛的最后环节是与会嘉宾的小型交流活动,由清华大学的姜涌教授主持,邀请张日、李存东、陶志红、杜治斌、王炜、汪克、鲁晟等嘉宾就论坛的主旨发言,结合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对话。 建筑师负责制在路上,通过本次论坛活动鼓励每一个有担当的先行者,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先行先试的行列,凝聚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为首都勘察设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姜涌副教授主持嘉宾对话
▲杜治斌处长在对话中发言
▲与会嘉宾合影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七剧场路东里新11号楼二层北段
电话(传真):010-68018407 010-68016541 010-68010400
邮箱:xiehui_office@163.com 邮政编码:100045
北勘设协公众号
培训中心公众号
版权所有: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京ICP备14017916号